|
>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导学案?2014/11/6
|
资料类型: |
教(学)案 |
文件大小: |
156.3
KB |
来 源: |
|
资料点评: |
|
下载条件: |
|
下载链接: |
下载
|
作者:王志明 自己整理的导学案,分为知识点和练习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 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生原子模型 ( 1904 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3、卢瑟福原子模型 ( 1911 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玻尔原子模型 ( 1913 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5、电子云模型 ( 1927 年—— 1935 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6、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会不断深化。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 __分层 _排布。 (2)原子核外电子的一般规律: ①电子一般总是最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向外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布L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代表电子层序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 ④次外层电子书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
|
|
|
* 声明:
本站所收录资料、评论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
|